欢迎登录牧蓝网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猪蛔虫病的病理特征以及防治措施

猪蛔虫病的病理特征以及防治措施

发表于: 2017-12-27 浏览次数:3371 

分享到:

猪蛔虫病(Ascariosis)是由猪蛔虫寄生于猪小肠引起的一种线虫病,呈世界性流行,集约化养猪场和散养猪均广泛发生。我国猪群的感染率为17%80%,平均感染强度为2030条。感染本病的仔猪生长发育不良,增重率可下降30%。严重患病的仔猪生长发育停滞,形成僵猪,甚至造成死亡。因此,猪蛔虫病是造成养猪业损失最大的寄生虫病之一。

 

 

 

 

临床症状

猪蛔虫幼虫和成虫阶段引起的症状和病变是各不相同的。

(1)幼虫移行至肝脏时,引起肝组织出血、变性和坏死,形成云雾状的蛔虫斑,直径约1cm。移行至肺时,引起蛔虫性肺炎。临诊表现为咳嗽、呼吸增快、体温升高、食欲减退和精神沉郁。病猪伏卧在地,不愿走动。幼虫移行时还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出现荨麻疹和某些神经症状类的反应。

(2)成虫寄生在小肠时机械性地刺激肠黏膜,引起腹痛。蛔虫数量多时常凝集成团,堵塞肠道,导致肠破裂。有时蛔虫可进人胆管,造成胆管堵塞,引起黄疸等症状。

(3)成虫能分泌毒素,作用于中枢神经和血管,引起一系列神经症状。成虫夺取宿主大量的营养,使仔猪发育不良,生长受阻,被毛粗乱,常是造成僵猪的一个重要原因,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病理变化

猪蛔虫幼虫和成虫阶段引起的症状和病变是各不相同的。

(1)幼虫移行至肝脏时,引起肝组织出血、变性和坏死,形成云雾状的蛔虫斑,直径约1cm。移行至肺时,引起蛔虫性肺炎。

(2)成虫寄生在小肠时机械性地刺激肠黏膜,引起腹痛。蛔虫数量多时常凝集成团,堵塞肠道,导致肠破裂。有时蛔虫可进入胆管,造成胆管堵塞,引起黄疸等症状。

(3)成虫能分泌毒素,作用于中枢神经和血管,引起一系列神经症状。成虫夺取宿主大量的营养,使仔猪发育不良,生长受阻,被毛粗乱,常是造成僵猪的一个重要原因,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诊断鉴别

2个月以上的仔猪,可用饱和盐水漂浮法检查虫卵。正常的受精卵为短椭圆形,黄褐色,卵壳内有一个受精的卵细胞,两端有半月形空隙,卵壳表面有起伏不平的蛋白质膜,通常比较整齐。有时粪便中可见到未受精卵,偏长,蛋白质膜常不整齐,卵壳内充满颗粒,两端无空隙。

防治措施

(一)治疗 可使用下列药物驱虫,均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3)左咪唑 每千克体重10mg,混在饲料中喂服。

 (5)丙硫咪唑 每千克体重1020mg,混在饲料中喂服。

 (7)伊维菌素 每千克体重0.3mg,皮下注射或口服。

(8)多拉菌素 每千克体重0.3mg,皮下或肌肉注射。

(二)预防

(1)定期驱虫。在规模化猪场,首先要对全群猪驱虫;以后公猪每年驱虫2次;母猪产前12周驱虫1次;仔猪转入新圈时驱虫1次;新引进的猪需驱虫后再和其他猪并群。产房和猪舍在进猪前应彻底清洗和消毒。母猪转入产房前要用肥皂清洗全身。

在散养的育肥猪场,对断奶仔猪进行第一次驱虫,46周后再驱一次虫。在广大农村散养的猪群,建议在3月龄和5月龄各驱虫一次。驱虫时应首选阿维菌素类药物。

(2)保持猪舍、饲料和饮水的清洁卫生。

(3)猪粪和垫草应在固定地点堆集发酵,利用发酵的温度杀灭虫卵。已有报道猪蛔虫幼虫可引起人的内脏幼虫移行症,因此杀灭虫卵对公共卫生也具有重要意义。

  • 手机网站

  • 微信公众号

技术支持:天祥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