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牧蓝网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猪链球菌病的病理特征以及防治措施

猪链球菌病的病理特征以及防治措施

发表于: 2017-12-27 浏览次数:3648 

分享到:

概述

猪链球菌病是由多种致病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包括猪淋巴结脓肿和猪败血性链球菌病。败血症、化脓性淋巴结炎、脑膜炎以及关节炎是该病的主要特征。猪链球菌2型可导致人类的脑膜炎、败血症和心内膜炎,严重时可导致人的死亡。猪链球菌病在养猪业发达的国家都有发生。随着中国规模化养猪业的发展,猪链球菌病已成为养猪生产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临床症状

根据猪链球菌病在临床上的表现,将其分为4个型

急性败血型急性型猪链球菌病发病急、传播快,多表现为急性败血型。病猪突然发病,体温升高至41℃~43℃,精神沉郁、嗜睡、食欲废绝,流鼻水,咳嗽,眼结膜潮红、流泪,呼吸加快。多数病猪往往头晚未见任何症状,次晨已死亡。少数病猪在病的后期,于耳尖、四肢下端、背部和腹下皮肤出现广泛性充血、潮红。

脑膜炎型多见于70~90日龄的小猪,病初体温4042.5℃,不食,便秘,继而出现神经症状,如磨牙、转圈、前肢爬行、四肢游泳状或昏睡等,有的后期出现呼吸困难,如治疗不及时往往死亡率很高。

关节炎型 由前两型转来,或者从发病起即呈现关节炎症状。表现一肢或几肢关节肿胀,疼痛,有跛行,甚至不能起立。病程2~3周。死后剖检,见关节周围肿胀、充血,滑液浑浊,重者关节软骨坏死,关节周围组织有多发性化脓灶。

化脓性淋巴结炎(淋巴结脓肿)型多见于颌下淋巴结,其次是咽部和颈部淋巴结。受害淋巴结肿胀,坚硬,有热有痛,可影响采食、咀嚼、吞咽和呼吸,伴有有咳嗽,流鼻液。至化脓成熟,肿胀中央变软,皮肤坏死,自行破溃流脓,以后全身症状好转,局部逐渐痊愈。病程一般为3~5周。

病理变化

最常见的病理变化是脑膜、淋巴结和肺脏充血。急性败血型常表现鼻、气管、肺充血肺炎变化;全身淋巴结肿大、出血;心包积液心内膜出血;肾肿大、出血;胃肠粘膜充血、出血;关节囊内有胶样液体或纤维素脓性物。脑膜炎型表现脑膜充血、出血,脑脊髓白质和灰质有小出血点脑脊液增加;心包、胸腔、腹腔有纤维性炎。关节炎型表现滑膜血管扩张和充血,出现纤维索性多浆膜炎,关节肿胀、滑膜液增多而浑浊,严重者关节软骨坏死,关节周围组织有多发性化脓灶。化脓性淋巴结炎型表现淋巴结肿大、出血,并伴有其他型病理变化。


治疗措施

治疗原则,首先选择对猪链球菌敏感的抗菌药物。可通过药敏试验,筛选敏感抗菌药。青霉素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对猪链球菌敏感。同时,可按不同病型进行对症治疗。淋巴结脓肿型,待脓肿成熟后,及时切开,排除脓汁,用3%双氧水或01%高锰酸钾液冲洗后,涂以碘酊。对败血症型及脑膜脑炎型,应早期大剂量使用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青霉素和地塞米松庆大霉素和青霉素等联合应用都有良好效果。

预防措施

做好消毒、清除传染源病猪隔离治疗,带菌母猪尽可能淘汰。污染的用具和环境用3%来苏儿液等消毒液彻底消毒。急宰猪或宰后发现可疑病变的猪胴体,经高温处理后方可食用。

保持环境卫生、消除感染因素经常打扫猪圈内外卫生,防止猪圈和饲槽上有尖锐物体刺伤猪体。新生的仔猪,应立即无菌结扎脐带,并用碘酊消毒。

做好菌苗预防接种 由于猪链球菌血清型较多,不同菌苗对不同血清型猪链球菌感染无交叉保护力或交叉保护力较小。预防用疫苗最好选择相同血清型菌苗。菌苗最好用弱毒活菌苗,因为细胞免疫在抵抗猪链球菌感染中发挥着很大作用。

药物预防猪场或周围发生本病后,如果暂时买不到菌苗,可用药物添加于饲料中用于预防,以控制本病的发生。

人员防护猪链球菌病感染人主要通过接触病死猪。生猪饲养人员和屠宰加工人员是本病易感人群。在生猪养殖过程中,饲养人员要多注意个人防护,有外伤时应尽量避免接触病猪,发现病猪要及时通知兽医诊疗。屠宰加工人员在屠宰生猪时,应防止个人受伤。一旦受伤应立即处理伤口,经清洗消毒后,使用抗菌素预防治疗。注意不食用病死猪,购买的猪肉在分割时,应使用生熟分开案板,并充分煮熟后食用。

  • 手机网站

  • 微信公众号

技术支持:天祥科技